“悦纳你我 心暖花开”,多样化心理健康服务暖军营——记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第四届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192

日前,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今天,相关话题#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大网友关注,阅读量超2.2亿。

其实,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年7月,教育部曾下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施策,通过开设必修课、开展普查测评、设立预警网络、增配专职教师等工作为守护学生健康心理提供多重保障。心理健康成为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但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也请不要忽略研究生这个群体!

研究生群体陷入焦虑“围城”?

201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专题报告《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这项对中国科学院大学近13000名研究生的调查发现,受访学生中有35.5%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有焦虑问题。并且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7%。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有抑郁高风险的占12.9%。

不仅在中国,近年来国际研究也揭示,研究生群体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美国大学健康协会2019年春季发布的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1)24%的学生表示压力对他们的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2)41%的学生感到非常沮丧,难以正常工作;(3)46%的学生反馈学术受挫,难以处理;(4)58%的学生表示感到非常孤独;(5)63%的学生表示感到极度焦虑。

2018年3月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对来自26个国家、234个科研机构的2279名研究生(其中90%为博士研究生,10%是硕士研究生)调查发现,研究生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以及学生性别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那么中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哪里?《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业压力成为研究生群体高比例的抑郁、焦虑水平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研究生期间学习面对的课题是有探索性的,科研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导致研究生会很有心理压力。

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此次调查显示,毕业年级的研究生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也正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叠加。

另外,由于研究生最强大的支持来自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导师跟学生沟通的频率越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最后,陈祉妍还提及,抑郁、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显著相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出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的问题。因此为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建议研究生群体提升情绪觉察、分心术、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技能。

心理健康支持,“你”能做什么?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怎样才能提升?这就提出了通过此次调研,研究者感受到的另一个值得高校管理者关注的问题——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比如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务群体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的宣传和支持不够。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开设针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心理健康课。

所以如果可以在为本科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工作,或许就能有效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支持不足的问题。下面不妨一起看看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

心理咨询中心能做什么?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学生健康中心提供的咨询服务中,有专为研究生提供的服务项目。根据中心的统计,焦虑和抑郁是咨询服务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为了满足研究生的需求,健康中心提供了多种渠道:(1)在线个人咨询,通过私人视频会话由咨询者为研究生提供一对一的线上心理辅导。(2)研究生特定支持小组。咨询和心理服务每学期都会提供各种支持小组,其中有些是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包括论文支持小组、健康关系支持小组等。这类支持小组需要咨询和心理服务顾问的推荐才能加入。(3)“常驻”顾问。咨询和心理服务派驻到各学院的咨询顾问,可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4)在线心理自助工具,能够帮助使用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可以使用它来帮助自己识别、理解和解决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5)在线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学术生活教练能做什么?

范德堡大学研究生院专为研究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其中一项是设有学术生活教练岗位,他们围绕有效的时间和压力管理、适应力、解决冲突、学术关系处理,以及平衡工作与生活责任等主题开展个人辅导和小组活动,为研究生的学术和专业领域发展提供支持。当研究生需要有人倾听并一同探讨自己的忧虑;需要制订更好的研究策略(包括目标设置、时间管理和优先排序);想要了解并获取校内可用的研究资源;明晰有关学校、院系、专业的政策时,都可以与学术生活教练沟通。

教职员工能做什么?

2020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协会的一篇文章提出,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应仅限于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和学生事务部门。尤其考虑到一些研究生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互动可能有限,与学生有更多交流机会的教师、行政人员其实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帮助中来。但他们对学生的支持并不需要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层面入手,而是通过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素养,积极促进研究生职业发展。譬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研究研讨中,更注重倾听和询问;营造出一种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氛围。由于许多研究生的焦虑来自对未来职业发展不确定产生的担忧,教师还可以主动与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导师能做什么?

最后,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帮扶方面,还要谈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导师。

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提到“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为学生学业(如教学方式改变、研究条件受限等)和非学业(如经济压力、生活环境变化等)都新增挑战的背景下,研究生更需要来自导师细心的指导。密西根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小组就专为导师在这一特殊时期该如何提供支持提出工作原则和方法。尤其在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中提出的建议,或也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第一,导师需要与研究生定期沟通。建议导师制订一个明确、全面的沟通计划,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业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导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沟通计划,让学生了解沟通会何时发生,体现出对学生关怀的承诺。

研究生的需求、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还可以通过调查去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调查过后不给学生回应也会给学生带来伤害。所以在制订调查计划时也需要为应对学生需求制订计划。

第二,如果导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知晓,或感受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存在问题,那么导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有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如果导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感到担忧,还可以直接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获得更多指导。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诉求通道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法学院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