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探索之路
为了深化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1月16日,潍坊学院法学院刘英超、严雪、张丽明、李运傲、倪一绵、王然六名成员组成“非遗焕彩,民族团结”实践团队,奔赴风景旖旎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达斡尔韵・哈尼卡梦:非遗织就民族团结锦”为主题,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非遗传承的责任感,深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每一个角落,探寻这片土地的人文精粹和民族风情。
触摸民族文化
在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们与当地居民展开了亲切且深入的交流,了解达斡尔族的历史变迁、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传统手工艺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实地调研阶段,实践团队成员深入达斡尔族自治旗,全方位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传承情况以及群众的生活状态,收集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为促进民族团结积极贡献力量。

助力文化展示
在充分挖掘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实践团队积极投身到当地民族园的各项事务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主动参与清洁环境工作,认真整理民族园内的景观设施,仔细打扫卫生,为提升民族文化展示质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播哈尼卡的魅力
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到达斡尔族民族园的文化讲解活动中,致力于推广和弘扬非遗文化。团队成员们向民族园的向导虚心请教,深入学习当地的文化民俗知识,并向游客展示达斡尔族的传统手工艺 —— 哈尼卡。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纸偶,高度从几厘米到二十厘米不等,人偶由家庭的不同成员形象组成,身着各式各样的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头饰和服饰均由颜色各异的剪纸拼粘而成。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此外,实践团队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亲自动手尝试制作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哈尼卡,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哈尼卡作为达斡尔族孩童的亲密玩伴,承载着达斡尔族人民的骄傲,其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非遗新路径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特别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他们运用视频和音频设备,精心记录下达斡尔族的民间故事、传统歌曲和舞蹈、萨满文化等珍贵内容,然后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这些文化瑰宝分享给全世界。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达斡尔族的非遗文化,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实践团队还致力于向广大民众传播和弘扬达斡尔族人民在历史上抵御外来侵略、抗击沙俄势力的英勇事迹。他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祖国边疆的壮烈历史。在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中,达斡尔族的勇士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古城追忆
参观雅克萨古城是实践团队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座古城见证了达斡尔族人民与沙俄侵略者之间的激烈战斗。实践团队带领参观者穿梭于古城的遗迹之间,深情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战斗故事,让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古城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城墙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此外,实践团队还组织人们前往无名英雄纪念碑进行瞻仰。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达斡尔族英雄们而建立的。在纪念碑前,实践团队向人们详细介绍了这些英雄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为民族和国家所做出的巨大牺牲。通过这样的活动,实践团队不仅向人们传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更激发了大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深刻认识。
实践硕果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达斡尔族的历史与文化,更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团结协作在国家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们明确了奋斗方向,深切领悟到活动的深远意义。他们在这片热土上追寻梦想、放飞理想,并期望能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号召更多人投身到非遗传承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织就民族团结与文化繁荣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