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脚步丈量“三农”路,以法之名踏乡途

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次数: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法学专业青年学子正以青春之力践行法治使命、展现新时代担当。7月12日至15日,由队长于文昊带领王致远、林子翔、高心爱、毕传昊、李湘、王淑琪、胡梓萌、窦晨溪、李奎臻、马润泽等成员组成的法学院“律动三农——FA起乡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业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城乡基层社区,围绕“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科技赋能 + 权益保障 + 产融协同”主题,开展系列法治调研与服务活动,以专业知识为农业现代化、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农村产业融合注入法治动能,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与责任。

一、科技赋能:法治为农业科创企业筑牢发展根基

“多亏同学们帮我们厘清了知识产权边界,这下研发投入更有底气了!”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企业——山东亿农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握着实践团队成员的手由衷地表示感谢

针对农业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专利布局、技术转让合同纠纷等难题,实践团队通过梳理多份农业科技合作案例,编制了《智慧农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引》,为企业提供专利侵权预警、商业秘密保护等定制化法律服务。团队负责人于文昊表示:“作为法学学子,我们就是要让法律成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在调研企业的同时,团队还参观了潍坊市亿农高科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深入了解农业专利的研发流程及农产品生产过程,对农业高新技术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研究所负责人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未来能更加系统地借助法律手段保障知识产权。

二、权益保障:法治为农民工撑起公平就业蓝天

“这份劳动合同补充条款,可以帮助您规避欠薪风险。”在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城市建设工地设立的临时法律服务点,实践团队成员正在为农民工解读合同细则。针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维权难等现实问题,团队联合社区人社部门开展“法治护航就业路”专项行动,提供劳动合同审查、工伤赔偿计算等法律服务,帮助农民工有效规避欠薪风险。

团队还创新推出“农民工法治微课堂”,通过短视频形式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制作“维权流程图解”手册,让法律知识走进工地宿舍、融入日常生活。针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层层转包导致责任主体模糊的问题,团队深入调研并形成《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分析报告》,提出“用工单位实名备案 + 工程款专户监管”等建议,为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贡献了青春智慧。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律动三农——FA起乡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精神,以青春力量服务了乡村振兴。从农业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捍卫,从村企合作的规范引导到乡村纠纷的多元化解,队员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既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法治关怀,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理解与认同。这种“专业赋能 + 基层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不仅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生动探索,更是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写照。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

诉求通道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法学院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