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霄,女,共青团员,2021级法学专业3班本科毕业生,服务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办事处
踏上远方陌生的土地,才知青春能有如此厚重的模样,我曾以为基层工作是遥远的口号,直到真正参与到其中才懂“服务”二字的分量。在这里,我不再是温室里的学生,每一件“小事”都在推着我成长,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边学边做,从紧张笨拙到熟练应对,我终于明白,成长就是在被需要中慢慢变强。
第一次走进街道物业办的办公室,墙上写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标语,那时我不明白,志愿服务怎么会是天天跟下水道、电梯、物业费打交道?书记告诉我:“你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你安排在物业办,希望你能够用所学知识切实帮助居民处理纠纷,把理论化作实践。”
本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工作,直到慢慢的观察主任和同事,才发现原来是我眼高手低。当我针对某个投诉或纠纷绞尽脑汁时,主任能很快联想到相关条例,并将没有温度的法律文字转化成亲切的语言,很好的缓和矛盾双方的情绪;当我因辖区内诸多社区下的百余个小区的详细情况苦恼时,同事们却对这么多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当极端天气、安全隐患或网络诈骗发生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告知居民……
最近刚刚完成第三季度物业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我在两三天内走遍了各社区下的诸多小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属于我的足迹,只有我们发现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物业才能及时整改,切实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合法权益。
看着门口赫然醒目的“为人民服务”,我终于意识到,原来志愿服务从不在远方的宏大叙事里,而在楼道里亮起来的那盏灯,在居民的问题得以解决时的那句“谢谢”,在矛盾化解后双方重开的笑颜里。
作为志愿者,时常会参与到各类活动之中,比如八月份山东省智运会等等,有时的举手之劳却能给予他人巨大的帮助,每当看见孩子们展露的笑容和老人们感激的眼神,这何尝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呢?我相信这些经历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升个人能力。
西部的风掠过城市的楼宇,也吹进这些烟火气的角落,让我懂得: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最扎实的奉献。
这方小小的办公室,没有戈壁的壮阔,却也有着最真切的人间,那些匆忙穿梭的脚印,那些四处奔波的晨昏,正把“志愿者”三个字,酿成心里化不开的暖。

(图文:朱怡霄 林子翔 编辑:陈方鑫 审核:柳成明 终审:王秀慧)
